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到中国美食,那也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相当重的分量。但2019年4月《柳叶刀》上一项纳入195个国家和地区人群的大样本研究结论为:“中国人膳食精细少纤维、高盐,癌症死亡率全球最高!”2019年的这篇文章表明,2017年中国因膳食精细少纤维、低水果摄入、高盐等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均为世界人口前20大国中的第一名(每10万人中有299人死亡),而埃及所有饮食相关死亡率最高(每10万人中有552人死亡)。那么,我国的饮食结构中究竟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到底该怎么吃?
我国饮食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01重口味的高盐饮食
重口味的高盐饮食往往与高血压、增加胃癌风险、促进钙流失、增加肾脏负担等密切相关。
图1不同国家的食盐日均摄入量(图片来源:Statista网站,作者:Martin Armstrong,2019.8.6)
放眼全球,中国人均食盐摄入量居高不下(见图1),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的2倍。
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76%来自家庭烹调用盐、6.4%来自酱油、其余来自外出就餐、包装食品等。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g,再加上通过加工食品摄入的盐以及食物本身固有的盐,中国居民实际盐摄入量在12g左右。
食盐的高摄入,与甲状腺异常也有一定关系。
2021年BMC Cancer发表了湘雅医学院的一项究,发现目前中国内陆丘陵地区绝大多数人口(96.4%)每天摄入5g以上碘盐,51637位受试者中20784位被发现有甲状腺结节,390名受试者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占比0.76%。
02注重口感的精白米面主食
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但无论南北东西,我国居民的主食都以注重口感、方便消化的“精白米面”为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成年男性每日全谷物的摄入量为13.9g,女性14.6g,远低于推荐摄入量,全国只有20 %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g以上。
2016年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一项研究汇总了45项相关研究,证明和不吃全谷杂粮的人群相比,每天吃90g全谷杂粮食物,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19%,中风的风险降低12%,心脑血管病整体风险降低22%,如果每天吃210-225g的量,则癌症危险率降低15%,全因死亡率降低17 %。
03人均水果摄入低
中国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且摄食大量蔬菜,但我国居民的水果摄入却比较低,平均40g左右,远低于膳食指南推荐的200-350g/天的摄入量。
水果颜色鲜艳,富含花青素,同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黄酮、多酚等活性物质。
和蔬菜加热烹调食用不同,水果基本生食,因此,高钾低钠低脂,维生素和矿物质较为稳定。
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的一篇论文选择了中国10个地区开展了4年(2004-2008年)的研究,在51万30~79岁人群的调查中,18%的参与者宣称每日吃新鲜水果;与从不吃水果或吃得较少的人群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群表现出更低的收缩压和更低的血糖水平。
英国医学杂志(BMJ)刊登了我国学者和40位欧洲学者的合作论文(图2),分析了8个国家的大型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增加果蔬摄入量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高水果摄入量来改善中国的饮食结构。
我们就医后经常听到这样的医嘱“饮食要清淡”“别吃发物”“多吃些流食”......但是这些医嘱是什么意思?
什么才算是“清淡饮食”?
“清淡饮食”是很多慢病的饮食原则,可不少人在执行“清淡饮食”方案时,常常理解有误。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石劢2021年4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所谓的“清淡饮食”,并不是指素食。“清”主要指少油脂,“淡”则说的是做饭要少放盐,以及少放糖、少放麻、辣等重口味调料。
想要做到清淡饮食,还要注意食物当中的隐形脂肪(沙拉酱、糕点、西式面包等)、隐形盐(罐头、咸菜、咸鱼、咸蛋、香肠等)。清淡饮食的关键还包括合理的烹调方式,优先选蒸、煮、炖、汆、拌(温拌、凉拌)、炒等方法,避免煎炸、熏烤等方法。
此外,清淡饮食还应做到食物多样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明确指出,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要注意这3点
1.吃多少都有标准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推荐,日常饮食中,不同食物的食用量应满足以下推荐标准:
全谷物:推荐每天食用全谷物和杂豆类50 g-150 g,如小麦、燕麦、大麦等。
蔬菜:推荐每天食用300 g-500 g,深色蔬菜占一半。
水果:推荐每天食用新鲜水果200 g-350 g,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豆类及其制品:推荐每天食用30 g-50 g。
坚果:推荐每周食用50 g-70 g。
奶类及乳制品:推荐每天1杯奶,相当于300 g液态奶或相当的乳制品。
鱼肉:推荐每周吃鱼280g-525g。
水和茶:推荐成人每日饮水1500ml-1700ml。
红肉和白肉: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用畜禽肉40g-75g,优先食用禽肉。
加工肉类:尽量减少食用,能不吃就不吃。
盐: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6g,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同时注意减少含盐加工食品的食用。
酒:能不喝酒尽量不喝酒,尤其是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添加糖和含糖饮料: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油脂:成人每天烹调油建议量为25g-30g,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2.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除了吃多少之外,先吃什么也很重要。
2020年,新加坡研究人员发表在《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指出,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吃饭顺序,对于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非常好;如果无法法接受空口吃主食的做法,那么先吃蔬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饭地吃,也可以。
3.吃饭速度也决定健康
2021年12月,一项来自意大利的研究提示,吃饭的速度和代谢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肥胖人群中吃饭速度快,会显著增加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因此研究人员强调肥胖门诊应评估患者的吃饭速度,膳食教育应强调吃饭速度慢的益处,这可能是降低肥胖人群心脏代谢风险的一个简单方法。
编辑:阿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