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朋友描述他某次观看3D电影时发作眩晕症的的经历:他被这部赛车主题影片逼真而动感十足的画面牢牢吸引,不料全神贯注近一小时后这位朋友感到胃部不适、恶心、出冷汗,并出现较明显的天旋地转般的眩晕感,几乎要呕吐起来。他以为是自己坐在第一排长时间抬头观看大屏幕引起了颈椎病发作,不得不停止观影,在同伴的搀扶下到放映厅外休息,但与其以往颈椎病性眩晕发作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症状缓解较快,停止观影后不久一系列眩晕症状就减轻了。各位读者,你们是否也曾有过在观看3D电影电视、进行3D游戏或使用VR(虚拟现实)视觉设备时出现类似的眩晕症状?这种眩晕的感觉也很像晕车、晕船时的体验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类由平衡感觉功能失调引起的眩晕症。
一、晕动病、“3D眩晕症”与功能性平衡觉失调
平衡觉是人体感受自身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的位置、姿态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知觉,平衡感觉传递给神经中枢后,中枢作出相应“对策”,指示身体的运动系统进行姿态调整,保持身体平衡状态。如果平衡感觉发生不同程度偏差,人体就会对自身的平衡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严重时会产生强烈的“天旋地砖”、“即将跌倒”的错觉,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慌、乏力等其它一系列症状,这就是眩晕症。人体平衡觉的感知系统包括感受器官→传入神经→中枢核团(信号整合的中继站)→中枢“指挥部”(小脑和下丘脑),如果这些结构都保持完好、没有明显的病理性损伤,但感觉获得、传递神经信号和平衡中枢整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或不协调的情况,就是功能性平衡觉失调。平衡觉并非单一感觉,它由3种感觉共同构成:前庭觉(感受器为内耳的前庭器,主要感知运动状态下的平衡觉)、本体位置觉(感受器位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关节,主要感知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觉)和视觉(感受器为眼内视网膜,主要在环境亮度适合、高速运动中参与对平衡觉感知的补充和校正);3种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分别为前庭神经、起于骨骼肌和各个关节的传入神经、视神经;而这3种传入神经都汇聚到前庭核团,前庭核团就是位于脑干的一组细胞团,负责整合传入的平衡感觉信号,并将处理汇总的结果“上报”给小脑和下丘脑的平衡中枢。
当我们乘坐交通工具(车、船、飞机等)时,身体随着交通工具相对于外界环境是运动的,所以前庭觉发挥作用,而身体相对于交通工具而言是静止的,本体位置觉也在发挥作用,同时视觉的感知进一步确认了身体处于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3种平衡觉协同作用,中枢根据汇总信息发出指令,使身体作出正确反应——保持平衡姿态、稳稳地坐或立,并且不会感到不适。而如果车辆等交通工具速度时快时慢、或者长时间颠簸晃动、或不断转向,可能会使前庭器感受到的各个方向的直线加速、旋转感觉超出一定范围而产生强烈的前庭觉神经冲动,而本体位置觉又相对静止,在前庭核团进行信息整合时就会发生明显的不匹配,此时视觉的作用会强化这种不匹配,从而使小脑无法发出正确指令,其他中枢部分也相应作出应激反应,身体产生明显不平衡感和一系列不适感,引起眩晕症状,这种情况就是晕动病。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观看3D影视、操作3D游戏、使用VR视觉设备等,我们的身体几乎或大部分保持不动,本体位置觉感知到静止状态,前庭觉没有“搜集”到信息,而高清晰的拟真画面让我们的视觉感知到眼前的物体不断运动,相对产生我们自身也在不断、甚至高速地在各个方向运动的错觉,这样造成了视觉、本体位置觉和前庭觉传入“信息中继站”前庭核团进行整合时发生不匹配,视觉刺激越强烈,这种不匹配就越明显,平衡中枢出错的可能就越大,从而也会产生眩晕症状,这就是所谓的“3D眩晕症”。
由此可见,晕动病和“3D眩晕症”的产生都与一定条件下3种平衡觉之间不匹配、不协调以至于中枢功能发生暂时性紊乱有关;由于平衡系统对刺激信号的耐受度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同等条件、环境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平衡觉功能失调,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生理、心里状态下也并不总是发生晕动病或“3D眩晕症”,或发生的症状严重程度也会不同。
二、如何预防和缓解功能性平衡觉失调引起的眩晕症状
作为平衡感觉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眩晕症,晕动病和“3D眩晕症”往往在脱离刺激环境后能较快缓解,例如:晕动病患者当车辆行驶变得匀速平稳后,或船只不再受风浪影响或下锚停驶后,症状很快减轻和缓解;“3D眩晕症”患者闭上眼睛或移除3D拟真设备,暂停视觉刺激,休息片刻,或者配合小幅度的肢体活动,也可很快缓解眩晕。对于那些多次发作晕动病或“3D眩晕症”的易感个体,或者发作时眩晕及伴随症状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还可以参考以下的缓解和预防措施。
1.药物
晕动片(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复方制剂)、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美克洛尔、胃复安片(甲氧氯普胺片)等是常用的预防和缓解晕动病时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药物;一般建议在开车/开船/飞机起飞前大约半小时服用,通常能在接下来的四、五个小时中预防或减轻晕动病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常有口干、视物模糊、嗜睡、排尿/排便困难等副作用,因此要牢记:服药后的数小时内应减少室外活动,严禁驾车、骑车或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作业;不要过量服用药物;老人、儿童、孕妇及患有青光眼、严重前列腺增生、严重便秘、肠梗阻等疾病者禁忌使用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患者晕动病相关症状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急救的帮助。一般而言,“3D眩晕症”的症状相对较易缓解,通常不需药物干预,但要引起重视的是那些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由此诱发心脑血管等原有基础病的急性发作。
2.穴位按摩和贴敷
在长时间乘坐车、船、飞机等过程中,经常按压、按揉太阳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并可配合使用一些具有安神、舒缓紧张情绪作用的精油(如薰衣草、岩兰草、香蜂草、乳香、玫瑰花等),也可尝试提前将生姜片或生姜粉贴敷于脐部,具有预防和减轻晕动病症状的作用,同样也适用于“3D眩晕症”。
3.其他预防建议
①作息、饮食
长途旅行前保证休息,疲劳状态易诱发或加重平衡觉功能失调;乘坐交通工具或观看3D影视前的饮食不要过饱,并避免油腻、高糖等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饮食,胃部不适感也会加重眩晕症状。
②情绪控制和行为习惯调整
避免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是预防平衡觉功能失调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有过多次症状发作者应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畏惧、担忧,以免产生强烈的不良心理暗示;乘坐高速交通工具时可以时常小幅度活动身体和四肢,同时既不要在颠簸晃动的交通工具内看书或电子产品,也不要长时间凝视窗外高速移动的物体;在观看3D影视、使用拟真视觉设备时不必过于专注,可以间断地拿掉3D眼镜、头戴设备,让视觉回到真实世界,也可以经常活动身体四肢,在影院中可以选择距离屏幕稍远些的后排座位。
③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普遍具有相对较强的平衡觉调节能力,对于于较强刺激的耐受能力、适应能力也更强;同时通过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可增强中枢平和调节能力;儿童也可通过练习荡秋千、前/后滚翻等方式增强平衡系统功能。
编辑:阿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