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养生探秘

蹲厕,真的比马桶卫生吗?

发布日期:2024-04-25    作者:    文章来源:人民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国内外有很多研究都对坐厕和蹲厕进行过对比调查。结果可能出乎意料:公共卫生间中的坐厕其实可能要比蹲厕更干净!

  2011年,国外的一个研究团队对当地的40个厕所(20个坐厕和20个蹲厕)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尽管两种马桶上存在的微生物类型没有区别,但结果显示在蹲厕的器具表面上呈现出了更多数量的致病菌。

  无论是哪种排便方式,在冲水的时候都会产生飞溅物和气溶胶,这些微小的颗粒会携带着细菌。不过现在市面上的马桶都是虹吸式结构,内部有S型管道,大部分气溶胶颗粒会被有效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由于人体距离水面的距离比较远,进一步限制了气溶胶的扩散。如果冲水时把马桶盖盖上,还能使病菌的传播进一步被限制。

  蹲厕就不一样了。人在处于蹲姿时,鼻子和嘴的高度比较低,更接近排水管和下水道,所以吸入飞溅物和气溶胶的概率更大。并且蹲坑没有盖子,当冲水时,飞溅的水珠和气溶胶会充分扩散到空气之中,所以会更增加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40425094325.jpg

图片来源:pixabay

  台湾岛为何地震频发?

  台湾气象部门表示,花莲从昨晚出现频繁、连续地震,都是本月初4月3日花莲大地震的余震,迄今已总共有1000多次的余震。近日台湾地震如此频繁,你是不是也会疑问——我国的宝岛台湾,为何地震频发?从地质条件来看,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与菲律宾海板块的斜向聚合处,属于西太平洋板块聚合带--火山岛弧带--地震带的一部分。以台东纵谷地壳对接带为界,西部属欧亚大陆板块,东部属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南部,欧亚大陆板块以南海海洋地壳为先导向东俯冲至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在台湾东北部,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俯冲至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双俯冲带--马尼拉海沟与琉球海沟。

  这两个俯冲带是新近纪形成的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太平洋西缘弧陆碰撞造山带,双俯冲带显著控制了台湾岛及附近海域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地质构造复杂。

  那些往天上飞的气球、孔明灯,

  最后怎么样了

  它们最后都会掉回地面,只不过天空中存在很多不定的因素,没有办法确定掉落的时间和地点罢了。

  一般地,充满氢气的气球能够飘到天上,随着气球越飞越高,空气变得稀薄,气压也会慢慢下降,这时气球会不断地膨胀,最后会因为破裂而再次回到地面。

  孔明灯则是通过燃烧,加热周围空气使其密度下降,其半封闭的灯罩聚集着这些密度小的热空气,从而获得一个大于自身重力的浮力。当孔明灯的燃料燃烧殆尽,或者遇到大风吹灭其火焰后,它就会随风飘落,掉落到地面上或者挂在树枝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飘落的气球、孔明灯的碎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未燃尽的孔明灯甚至会引起火灾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在祈福许愿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安全。

  3块化石,牙齿和耳朵成了一家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毛方园研究员及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两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带来了新的启示。

  通过对内蒙古道虎沟出土的侏罗纪蜀兽类化石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建立了新属新种——周氏近柱齿兽。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蜀兽科的分类,也为哺乳动物早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化石还揭示了哺乳动物中耳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个结构的体系变化。从牙齿到下颌,再到头骨和内耳,这些变化共同促成了哺乳动物独特的听觉和咀嚼能力。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蜀兽类与南方磨楔齿类动物的关系存在争议。毛方园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蜀兽类与柱齿兽类关系更近,而非南方磨楔齿类。这一结论得到了原假说提出者Thomas Rich的认可,为长达40年的学术争议画上了句号。

  这项研究不仅重新解释了许多特征,纠正了同源关系不清晰的问题,而且重建了哺乳形动物的全新系统发育框架。这为我们理解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方向提供了三个主要的线索,对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和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严重社会孤立者患帕金森病风险提高1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致残原因之一,社会孤立是帕金森病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因素。

  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92 340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并没有患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参与者。研究人员通过3个问题的综合得分来衡量参与者的社会孤立状况,包括家庭人数、朋友/家人拜访的频率和休闲/社交活动。其中89 075名(占比为46.3%)受试者属于最不孤立组,26 161名(13.6%)受试者属于最孤立组。

  在12.5年的随访中,研究人员共记录了2048例PD病例。最终结果显示,相较于低社会孤立组,严重社会孤立组未来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提高19%。对遗传易感性分析显示,在高遗传风险组别中,严重社会孤立者未来患帕金森的风险会升高28%。

  研究团队推测,社会孤立增加患帕金森病风险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增加了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此外,社会孤立可能限制人们获取社会支持和医疗资源的机会。这项研究强调了在老年人中进行社会孤立筛查和干预策略以降低PD风险的重要性。

 

编辑:阿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