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品味广东

惊艳“亮相”秋色巡游 大良鱼灯“游”进未来

发布日期:2023-11-07    作者:    文章来源:大洋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吉祥鱼灯庆丰年》节目惊艳佛山“秋色巡游”。

  时隔三年重启,佛山“秋色巡游”在上个周末引燃全城。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中,“顺德元素”熠熠生辉。据悉,在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上,来自顺德的大良鱼灯舞《吉祥鱼灯庆丰年》惊艳亮相,几分钟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上,“大良鱼灯会”曾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传统文化盛会,而鱼灯制作技艺也备受推崇。如今,大良鱼灯成为佛山“非遗家族”中的一员,作为鱼灯发源地的大良,也通过各类创新形式,将鱼灯文化进行传承、延续。

  热闹:吉祥鱼灯“游”入佛山秋色

  伴随着音乐和鼓声,演员们手持鱼灯,动作唯美,如跳如跃,旋转摆舞。这一以大良鱼灯展示为主体、名为《吉祥鱼灯庆丰年》节目惊艳了佛山“秋色巡游”。

  据悉,《吉祥鱼灯庆丰年》节目由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顺德区大良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指导,顺德区大良街道教工艺术团,顺德区大良街道舞蹈协会创排,连续两天分别在禅城街区和南海区西樵镇展演。其中,顺德区大良街道鱼灯协会、鱼灯“非遗传承人”潘智江精心制作鱼灯,为这一节目提供道具支持,充分展示顺德传统文化之美。

  在该节目的演出中,大良街道教工艺术团的30多位舞者手持鱼灯,通过精美的舞蹈编排,为观众送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大良的鱼灯非遗文化之美。

  为在舞台上惊艳“游舞”,演出团队背后付出了不少艰辛。记者了解到,为在佛山秋色中完美呈现大良鱼灯之美,该团队历时近一个月精心创排节目。无论是动作、走位,还是配乐、服饰等多个细节,都力求达到最唯美的状态,只为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观看体验。

  “希望通过顺德大良鱼灯舞《吉祥鱼灯庆丰年》,让更多青年朋友零距离感受顺德非遗魅力,激发对顺德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传承和弘扬顺德非遗文化,让顺德非遗文化‘活’起来。”团队负责人介绍说。

  在随后的秋色巡游中,大良鱼灯也“游”入队伍中,和市民一起互动。现场,一尾硕大、精美的大良鱼灯,成为鱼灯巡游队伍的“领头鱼”,成为队伍中“显眼包”。大良鱼灯队伍的所到之处,都引来了市民的欢呼雀跃,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拍下来自顺德的“吉祥鱼”。

鱼灯“非遗传承人”潘智江精心制作的鱼灯。

  惊喜:被重新“打捞”的鱼灯文化

  大良鱼灯,一直以来在顺德人心中意义非凡。所谓“鱼灯”,取“鱼”中“余”之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十分吉祥;鱼灯外观精美,栩栩如生,肥壮的鲤鱼,金色的鳞片,更是丰收和吉祥的美好象征。挂上一尾鱼灯,将收获吉祥的祝福,成为昔日顺德人的城市记忆。

  据悉,有着600年传承历史的佛山非遗“大良鱼灯”,早在清末民国时期便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鱼灯制作技艺也备受推崇。昔日的大良也有这么一个传统,每年元宵节之际举办“鱼灯赛会”,通过鱼灯这一形式,争奇斗胜,万人空巷。而衍生出的“鱼灯舞”,则寓意是希望生活美满,富贵有余,是祈求幸福美满、平安吉祥的文化符号。

  据悉,“大良鱼灯”制作技艺繁复,其扎作工艺有着丰富水乡特色。2019年,大良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佛山“非遗家族”中的一员。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良鱼灯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大良文化中心近年来不遗余力进行“大良鱼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鱼灯与城市品牌紧密联系起来。

  在做好这篇“非遗”保护的“文章”上,大良正探索将“非遗”与街道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将鱼灯文化融入城市肌理之中。

  例如,今年中秋佳节期间,在“非遗”顺德鱼灯诞生地的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就通过举行“鱼跃名扬”升平鱼灯会,“复刻”昔日大良鱼灯会盛况。这一文化“盛宴”将鱼灯体验及表演等融入节假日活动中,一方面让市民深度体验鱼灯非遗文化,另一方面将“大良鱼灯”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

  关注:通过艺术形式“焕新”鱼灯内涵

  在刚过去的一个周末,于顺德ALSO商业载体举办的《和地在创》成果展演上,精美的大良鱼灯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展点。

  据悉,《和地在创》项目由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创立的“和的慈善基金会”支持所资助、策划的一个社区艺术营造品牌项目。该项目联合广州美术学院、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等多方公益力量共同发起,聚焦社区艺术氛围营造,为国内社区艺术发展探索提供实践样板。据悉,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社会美育教研中心同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共同合作项目——“摸鱻儿·鱻游记”美育人才种子计划就是其中之一。该计划融入大良鱼灯这一“非遗”元素,将“非遗”之美融入到社区基层中,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提升居民的美学素养。

  将鱼灯与艺术深度融合,为这一有着600年历史的“非遗”文化植入现代审美,大良正在探索一条新路。以“摸鱻儿·鱻游记”项目为例,通过广美团队对“大良鱼灯”艺术再造,打造一批极具趣味性、互动性的装置,拉近年轻人与这一“非遗”文化的距离。此外,依托“高校+社区”的模式探索,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得益彰”,让鱼灯再“焕新”。

  大良鱼灯的外形只能是鱼吗?答案并非如此。此前,大良鱼灯就进行过大胆创作,以创新个展的形式“游”到市民身边。

  据悉,当时,策展方以神话传说古籍《山海经》为灵感,由大良鱼灯“非遗”传承人潘智江与设计师合作,选取与古籍中的百灵瑞兽——鸾鸟、文鳐,结合大良鱼灯的传统制灯工艺及现代材料,对《山海经》里的神话进行全新的诠释。依托潘智江的巧手技艺,《山海经》中的神奇动物鸾鸟与文鳐栩栩如生出现在展区内。

  实际上,对于此类超越传统大胆创新的探索,大良鱼灯“非遗”传承人潘智江并不排斥。他表示,通过不同现代设计的植入,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鱼灯制作技艺的一种方式。

 

编辑:阿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