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品味广东

国内少有!东坡文化主题展来到家门口

发布日期:2021-11-03    作者:    文章来源:大洋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记者从广州市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由中共天河区委宣传部、广东省苏东坡文化研究会指导,天河区文联、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岭南苏韵·天河风华——致敬东坡古今书画特展”将于2021年10月30日—11月13日在天河艺苑开门迎客,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

  “岭南苏韵 天河风华”,来看家门口的精神盛宴

  天河区文脉深厚,活力无限,“岭南苏韵·天河风华--致敬东坡古今书画特展”突显了区内东坡文化的风貌。本次特展是继2020年《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杭州的《明月照千里·苏东坡主题书画邀请展》之后,国内少见的主题性展示,展览的资料得到了国际顶尖的东坡文化研究者、“人间奇迹博士”(为了研究东坡文化而攻读、同时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中国台湾博士李常生的支持。

  馆藏级精品,古今艺术家的跨时空相遇

  本次藏品主要来自天河区民间的东坡文化研究者、收藏者和粉丝们。将展出精选的110多幅(件)明清、近现代中外名家书画及器物。今年秋天,河北省画家杨立松先生专门为本次特展画了一幅国画长卷《西园雅集图》,作为贺礼。

  

《西园雅集图》 杨立松 61cmx330cm

  同期展出的还有建造于清朝同治七年、广州最古老的“东坡号”龙舟实物模型。赵孟頫风格神韵兼备的东坡立像、《前后赤壁夜游》《西园雅集图》《坡仙笠屐图》、清代嘉庆罗松六《前后赤壁赋》碑帖印谱四屏等精品。这些珍贵的藏品反映了苏子的精神世界与艺术思想、反映了古今艺术家们的阐识。

  

  

  

  东坡治水保民生,湾区河长筑清流

  钟情南粤山水的东坡两次与广州这座城市结缘。1096年广州百姓遭受饮水苦咸困扰,具备多地治水经验的东坡便向时任官员提出竹管引水方案,使广州成为历史上最早享用“自来水”的地区。苏轼以深厚的人民情怀,兴修水利服务民生,入选水利部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

  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广州市河长办致力打造“共筑清水梦”治水文化IP,通过构建共筑清水梦公众号、小程序一体化线上治水活动,开展多元治水科普宣传线下活动,全方位推动全民参与治水。东坡先生的情操与广州市现代治水理念遥隔千年产生了共鸣。

  广州市河长办将在特展期间举办“对话苏东坡 共筑清水梦”民间河长沙龙,汇聚大湾区治水力量,将连线河源民间河长代表深入交流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链接:走近东坡

  苏轼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艺术家、旅行家和美食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天下第一文人”。东坡心系家国、关注民生的人格魅力,追求卓越、多才多艺的艺术成就,笑对磨难、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健康情趣,是中华文化的一座丰碑,为世界文明史写下了浓彩重墨。

  1094年,苏子从梅关古道进入岭南,被贬到惠州、海南儋州,度过了奇绝的六年。游走岭南,南渡北归,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人生如逆旅,苏子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等名句。正是东坡的千年足迹、赋诗题刻,使岭南的城镇闾巷、山川风物,都流淌着苏风流韵,重塑了这片土地的人文版图。

  他第一次到广州是1094年,第二次是1100年,曾到南海神庙,登浴日亭观海,触景生情,感怀身世,写下《南海浴日亭》一诗;曾登白云山,并游览了宋元清时期“羊城八景”之一的“蒲涧濂泉”;曾慕名到净慧寺一游,写下“六榕”墨宝,净慧寺后改名为“六榕寺”,正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曾为东莞资福寺写下了《广州资福寺罗汉阁碑记》。

  一蓑烟雨任平生,通过这次特展,穿越时间与空间,致敬东坡,追寻印记,传承文脉,彰显天河文化魅力,共同把东坡文化打造为广州的精彩文化品牌。

 

编辑:老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