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联主办,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各区文联联合协办的“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陈列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该展以“民族复兴”为主题,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全景式呈现了自1840年至今广州文艺的发展历程,致敬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创作的初心与使命。
“春天,花城的木棉欲燃,从白云山麓到珠江之畔/有那么一片刻,你察觉到广州之春正从这里苏醒/大地忽然解开了天空,向历史深处探寻,为民族复兴奋发”……长诗《复兴路上,广州文艺壮丽多姿》以汹涌澎湃的诗意为展览拉开序幕。随后,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李嘉宜带来的粤剧表演《文艺之美·双绣缘》创新融合了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水袖翩跹与电子音律碰撞,演绎出文艺传承的张力,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开幕式上,长6.5米、宽3.33米的巨幅中国画《文艺百花盛放时》震撼亮相,该画作由广州市美协13位老中青画家合作而成,画中木棉如火、繁花似锦,广东省鸟“白鹇”凌空盘旋,广州市鸟“画眉”枝头跳跃,一幅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作品以水墨丹青绘就岭南文艺事业百花竞放的壮丽图景,寓意广州文艺在复兴路上生机勃发。
展览以时间为轴线,以事件、人物和作品为顺序,分为序篇“上云梯·心向光明(1840—1921)”、第一篇章“旱天雷·赤胆忠心(1921—1949)”、第二篇章“得胜令·红棉璀璨(1949—1978)”、第三篇章“风云会·南国春早(1978—2012)”、第四篇章“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以来)”。
步入展厅,可看到近代以来的文艺精品、历史文献、报纸期刊、名人信札、音像实物等千余件珍贵藏品,以纪实性、史料性、艺术性真实反映了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的文艺发展历程。展品涵盖文学、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动漫艺术等多个文艺门类。其中,广州市文联及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珍藏的200余件核心藏品首次集中亮相,展现了广州文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厅里呈现出来了大量广州文艺的“敢为人先”:这里最早“开眼看世界”,最早引进油画、西洋铸造铜像与浮雕技术、西洋音乐、摄影术等,诞生了中国照相机之父、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纪录片之父、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中国舞蹈之母等数十位文艺脊梁;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涌现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文学著作、第一本武侠小说、第一支轻音乐乐队、第一家现代影音公司等数十个第一。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州文艺卓然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展览总策展人,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一级巡视员李鹏程表示:“展览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与当下的对话。”
记者了解到,策展团队在展陈中融入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配套书籍《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即将推出,该书是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展览同步将开展每周一场的专题导赏活动,由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带领观众理解展览主题、展品内涵及广州文艺发展的历史脉络。
李鹏程介绍,展览将“常展常新”,未来计划通过展品轮换、数字展览开发等方式保持活力,并依托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展文艺沙龙、读书会、赏鉴会、跨界创作等活动,开发相关主题音乐、沉浸式戏剧等,拓展文艺边界,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艺术体验。
编辑:阿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