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美食物语

“粽”有万般口味 唯不减安康团圆

发布日期:2022-06-09    作者:    文章来源:大洋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食俗”,粽子便是端午的时节食物。跨越千年历史的粽子,在新消费趋势的驱动下,不断迭代升级。今日之粽子,口味千万,甚至有网友戏称“万物皆可成粽”,就连固定组合的糯米,都可变化为晶莹剔透的冰粽。

  一直以来,端午食粽包裹着人们的美好祝愿。虽然粽子的文化内涵随时代而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让粽子的文化内涵“万变不离其宗”,总有一种熟悉味道:让舌尖的各种口味,浓缩在一声真诚的“端午安康”里,回归朴素的“团圆安乐”。

  

  枧水粽虽然里面馅料不多,但制作起来也颇为讲究,需按分量开好枧水,泡浸糯米,用芒叶或甘蔗叶包裹做成枧水粽子。煮好的枧水粽色泽金黄透明,清新不腻,吃的时候最好佐以白糖或蜜糖,别有风味。而备受小朋友欢迎的甜粽,传统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豆沙粽。豆沙粽主要由糯米和豆沙包裹而成,煮熟之后一颗直接食用,甜香软糯。

  广东粽子咸甜口味各有特点,任君选择。比如东莞道滘粽,它是东莞有名的美食,有咸粽和灰粽两大品种,可咸可甜。有无可能一次过品尝到咸粽和甜粽?完全没问题,潮汕鸳鸯粽一次过满足你的愿望!潮汕鸳鸯粽是咸甜双拼粽,Q弹的糯米包裹了鲜菇、虾米、板栗、莲子、五花肉等原料,多重口味融合在一起,简直治愈了小伙伴们的“选择困难症”。

  “超时空”的端午粽

  团聚包粽:跨越代际的“仪式感”传承

  一大家子人围坐餐桌前,一边娴熟地包裹着粽子,一边聊着家中琐事。饶原生说,过去,这个场景十分常见。相比起春节的家庭相聚,端午更多的是家族间的聚会,范围更广。作为广府地区过端午的常规动作,旧时家家户户都要煠(粤语,音sap,意为用水长时间地煮)咸肉粽。煠粽之前,便是包粽子。

  “根据不同手法,人们会包出三角形、方形、圆筒形等不同形状。包粽的要诀是要扎得紧,煠粽所不能偷懒者是火候一定要够。”饶原生说。

  

  每年端午节,市民肖女士都会亲自“包粽”。墨绿的粽叶、晶莹的米粒、丰富的馅料,当她将成品拍照晒朋友圈时,粽香仿佛隔着屏幕溢了出来,也因此在亲友间刮起了一阵“包粽热”,亲友纷纷向她讨教“秘籍”。为了让家里老人吃得更健康,她专门设计了粗粮粽。“因为老人家吃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我会尽可能多地采用粗粮为原材料,减少糯米的比例。”

  今时今日,肖女士仍旧执着于亲手将粽叶合拢包覆,这份热忱和专注,与她的童年回忆不无关系。肖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每逢端午,家里长辈都会亲手包粽子来吃。家乡最盛行的粽子是“灰水粽”。肖女士至今都记得长辈包粽的关键一步:将稻草烧成灰制作成灰水,把糯米放到冷的灰水里浸泡透,过滤后的糯米口味更香、更纯。虽然糯米里面不加任何馅料,但蘸着白砂糖吃,也十分香糯甜美。当时长辈会给家族中的每个孩子包一个枕头状的粽子,尺寸比普通粽子大和长,收到之后往往开心一整天,这种开心早已融入肖女士的记忆里。

  肖女士说,“虽然家乡甜粽的包法,与我现在的手法相去甚远,但从小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如今我学包不同风味的粽子也上手很快。”包粽的传统,就这样跨越了时间与地理的限制,在肖女士翻飞的手指间传承。

  更多的人,由于生活节奏快速,倾向于放弃繁复的包粽环节,然而对端午美味的追求,却从未将就。从事鲍鱼生意的广州人辉哥对食物十分讲究,为了能吃上合口味的粽子,甘愿不远百里驱车前往江门,请当地高手“江门肥妹”制“鲍粽”。“江门肥妹”承袭其88岁老母亲的江门咸肉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包得一手好粽,每年端午节都是一粽难求。此前,辉哥试参吃了江门老友寄来的两个“肥妹粽”,一食难忘,这才带上自家鲍鱼,请肥妹为其包500个鲍鱼粽,一是自家食,再是送亲朋好友。

  

  口味破圈:融合风打破地域限制

  “我今年买了两个粽子礼盒。一盒是冰粽,另一盒是综合口味的传统粽子。”85后白领林跃告诉记者,如今的粽子礼盒选择丰富,能让人挑到眼花。

  冰粽一次能吃上几个,也不腻。但相比之下,林跃还是觉得传统粽子更能带来节日氛围,“我本人很喜欢咸肉粽,油香滋味。不过一次最多只吃一个。”她所购置的传统粽也并非完全“老古板”,一盒包含了5种口味共10个,既有四川口味的香辣小龙虾粽,还有加入黑松露、松茸、小鲍鱼的肉粽子。“尝鲜”,是不少广府人对新事物的探索与包容。

  近年来,粽子的口味打破地域局限,多元风味打开了消费者的认知。云南的牛肝菌、四川的剁椒牛肉、北京烤鸭、广西螺蛳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都被厨师运用于一只粽子内,简直“万物皆可入粽”。在本周京东超市联合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京东超市新口味粽子消费趋势报告》(下称《报告》)中显示,其在售新口味粽子超过130种,新口味鲍鱼烧肉粽搜索量环比增幅超18倍,位居第一。地方菜食材的“加入”,也让粽子口味焕新。其中,松茸鲜肉粽、香辣小龙虾粽,均以超10倍的销量环比增幅引领新口味粽子消费新风尚。而另一家生鲜电商盒马则与老字号品牌五芳斋联合,探索名菜与粽子之间的“化学反应”。研发组甚至把粽子馅料延伸到八大菜系,鲁菜的红烧大肠、闽菜的佛跳墙、川菜的麻辣火锅牛肉、粤菜的黑豉排骨……制作出系列“名菜粽”。

  凭借超凡的颜值,冰粽收获了不少芳心。外层晶莹通透的它,性子如外表一样爽朗,让人一眼就能看穿它们的“内心”。冰粽那层爽口冰凉的外皮通常是用木薯变性淀粉制成。内里的馅料通常是花、水果,或者燕窝、咖啡、茶等。冰粽的“打开方式”比传统粽子多样。可剥去粽叶后即食,也可以将其切开作为午后点心,或者拌上蔬菜做成沙拉,或是蘸着酸奶吃……

  

  国潮兴起:民俗文化让粽子“活了”

  随着国潮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式表达空间巨大,传统节令食品如端午粽也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内涵,捕捉当下消费趋势,将二者紧密结合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端午节令粽子,是粽子生命力愈发强盛的根源。

  在本来生活网商品规划部总经理陈先生看来,优秀的传统节令食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文化表达的出口,深厚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皆为创意素材。在符合传统价值追求和审美追求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意发掘端午时节的习俗与意趣,才能打动消费者,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在本来生活网今年的端午粽“驭鼓乘舟”礼盒里,设计选用风格独特的插画,将传统端午赛龙舟的画面呈现得悦动有趣;“粽绎兰亭”礼盒以文房四宝为设计主题,精美插画将笔墨纸砚与端午习俗相融合,韵味十足,彰显中国味道。

  记者观察到,通过一盒粽子,传统的端午节令文化、饮食习俗等,都能更好地“活化”到当下消费者的日常。广州花园酒店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打造联名端午礼盒,以文化赋能节日美食,其礼盒设计灵感源自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19世纪广绣绒线双面绣龙纹骨扇》;中国大酒店的端午包装盒灵感则源于广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清·黑漆描金开窗庭院人物图缝纫盒,博物馆中的“文物”也走入生活的日常,这也是岭南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编辑:老吴